
我們常說的臨摹,摹對應的就是描紅,臨則是臨帖,對著字帖在空白紙上書寫。從描到臨,是一個由易到難,由淺入深的過程。同樣是模仿,描紅的目的是熟悉筆畫特征,結體特點,通過反復練習達到從陌生到熟悉。而臨,是在這個基礎上,用手眼結合的方式,檢驗描紅的學習效果,加以鞏固,并提高對用筆和點畫的控制力的過程。沒有基礎就跳過描直接臨,是一個事倍功半的選擇,會讓你無從下手而喪失信心。

清代包世臣說“字形既殊,筆法頓異”。意思是說,字形大小本來就千變萬化,那么寫這些筆畫的筆法就相應的要特殊,不會產生字形大小是不一樣的,然而筆法卻同的現象??傮w來說,寫大字有寫大字的方法,寫小字有寫小字的方法。

究其毛筆握筆的根本,一般講,分為兩大類。一類是三指執筆法,一種是五指執筆法。三指執筆法大多出現在先秦、魏晉、南北朝、唐朝等。一是因為那時候沒有紙張,書法家們均是在竹簡上進行書寫,三指執筆法更容易書寫;另一方面那時候的人都盤腿坐在地上,也有雙膝著地跪坐的,屁股坐在跪著的雙腿上。那時候沒有板凳也沒有桌子,只有像茶幾之類的機于,因為機子很低,寫字時手都得懸起,所以多用三指法。此法傳到日本,一直沿襲至今。

開發智力,培養協調性書法的練習是一種生動的動態系統,始終要求專注、書法培訓寫好每一個字,都需要大腦指揮手和眼睛配合完成,雙手不同動作及其與全身肢體的協調配合。使大腦的左右半球的技能獲得同時發展并增進互相協調能力。無數事例證實,學習過書法的孩子,在理解能力,接受能力,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等方面,都顯著高于一般孩子。